“十一五”期间我国钢结构行业形势及发展对策

  • 来源:
  • 点击量:32,225
  • 发布时间:2010-12-07
  • 分享到: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后,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钢铁工业的跨跃式发展,钢产量逐年增长,2006年超过3亿吨。在政府从“限制和合理使用钢结构到发展钢结构”的政策指导和支持下,从重大工程、标致性建筑使用钢结构到钢结构普遍使用而得到发展迅速,呈现出了从未有过的兴旺景象。据统计分析,每年仅新建成和在建钢结构工业和民用建(构)筑物:高层钢结构20幢,约150万平方米;重型工业厂房1000万平方米;网架和网壳1500座,约250万平方米;空间桁架建筑20座,约60万平方米;门式钢架轻型厂房约1000万平方米;拱型波纹钢屋盖结构250万平方米;住宅钢结构100万平方米。还有塔桅结构用钢100万吨;容器用钢100万吨;桥梁用钢30万吨;海洋工程用钢10万吨;城市建设用钢200万吨。以及利用钢材深加工及相关的产业有,焊接钢管1300万吨;线材制品1100万吨;冷弯型钢600万吨;钢铁粉末8万吨;钎钢2万吨等。考虑到目前的统计数据不规范等因素。经统计分析,钢结构行业目前产量约1400万吨,产值1000亿元以上,加工制造能力基本满足工程建设需要并还在不断扩大。 
  我国钢结构行业快速发展,产量、产值成倍增加的同时,工程质量不断提高。钢结构的科技和管理也有了显著的进步,在有些方面如制作、安装、钢材供应方面,达到国外先进水平,为国民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 
  近年来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钢结构设计,不仅具有鲜明的现代感,也充分反映了中国民族文化。不少设计院成立专业性钢结构设计所和研究室,不断研究和开发出钢结构设计软件和新技术。 
  钢结构制造企业在全国各地遍地开花,造就了一批有实力的龙头企业,年产量达到5—20万吨的有30余家企业,承担了国内大型钢结构工程任务,并已经承接了许多海外工程项目。一大批中小型钢结构制造安装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在中国大地上成长起来。他们承担了大量的中小型钢结构制作安装工程,使钢结构的应用和市场快速扩大。钢结构制造企业的产品范围也从传统的建筑工程结构、构筑物、机械装备、非标准设备、成套设施到商品房屋、港口设施、成套装备等直接到用户的终端产品。 
  钢结构的安装新工法层出不穷。根据施工现场的状况和建(构)筑物的特点采用顶升、滑移、高空拼装、预张拉等施工工法。很多钢结构施工安装企业创造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施工技术和成套工法,积累了建设大型钢结构工程的经验。 
  与钢结构配套的高强螺栓、栓钉等零配件生产厂,防火、防腐涂料厂,钢结构加工设备制造厂,焊接机械厂等迅速发展,满足了钢结构行业发展的需要。其产品质量不断提高,有的已达到国外同类先进产品水平并出口国外。 
  各钢厂根据市场钢材需求情况,进行产品结构调整、增加规格品种、扩大钢结构用钢产量和品种、召开新产品发布会、参加钢结构专业展览及钢结构技术交流会、做好售前售后服务等,促进了钢结构的发展。 
  技术交流和协会活动活跃。由中国钢结构协会、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上海市金属结构行业协会及其他宣传媒体举办的各种术学交流会、研讨会、现场会、展览会每年有百次以上。现有《钢结构》、《建筑钢结构进展》、《空间结构》、《建筑结构》为代表的行业有关期刊,发行量超过数万册。与钢结构有关的互联网网站也很活跃。 
  面临形势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钢结构的需求将保持持续增长的趋势。预计到2010年城镇化水平将达到45%,城镇人口将增至6.3亿,必然导致大量住房需求。我国每年约20亿平方米的新建建筑,如其中10%采用钢结构建筑,2亿平方米就会消耗附加值高、技术含量高的1200万吨钢结构用钢材。目前要加快钢结构住宅建筑研究开发及工程应用试点扩大,使钢结构住宅建筑更加完善配套,提高住宅建设的工业化、产业化水平。我国的固定资产投资力度日益增加,内需不断扩大。国家重大工程正在进行的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青藏铁路、京沪高速铁路、2008年北京奥运会场馆、上海世博园区等重大工程建设;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城镇化步伐加快及大批工业企业的更新改造等。现代农业钢结构市场更有待开发,其发展潜力和空间更大。我国有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钢结构行业面临良好发展机遇和挑战。 
  为满足国民经济发展需要和人们工作、生活舒适性的要求,钢结构还有很多技术和管理问题要研究解决,如防火、防腐措施,与钢结构配套的部件开发,进一步提高工程质量、降低成本等。 
  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钢结构工程质量还需进一步提高,个别工程曾发生倒塌事故。二是钢结构专业技术人员严重缺乏,尤其是中小企业缺少专业人才。三是市场运行不够规范,投标企业竞相压价,甚至发生中标价低于成本价的现象。四是建筑钢材价格波动较大,不利于钢结构的健康发展。五是标准及应用标准缺项、滞后,钢材标准与工程设计、施工规范规程衔接不上。六是企业进入钢结构行业门槛低,缺乏行业管理。新上马必须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和市场发展需求,防止盲目上马一哄而起导致产能过剩并浪费大量资源。 
  同国外水平比较及发展趋势分析:与世界上经济发达国家相比较,发达国家钢结构用钢量一般占钢材产量10%左右,中国钢结构的年产量应达到3000万吨左右。而目前我国钢结构用钢量仅占钢材产量的5%左右。这说明中国钢结构行业存在着较大的应用领域和发展空间。 
  我国钢结构行业发展是走“引进、消化、创新”的道路,并在工程实践中创造了具有中国的特色。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政府部门的引导和支持,使钢结构作为绿色环保产品得到公认和发展。1996年建设部编制了《1996—2010年建筑技术政策》提出合理使用钢材,发展钢结构、开发钢结构制造和安装施工新技术。2000年5月建设部、国家冶金工业局建筑用钢协调组在北京召开了全国建筑钢结构技术发展研讨会,成立了全国钢结构专家组,讨论了国家建筑钢结构产业“十五”计划和2010年发展规划纲要建筑钢结构工程技术政策,提出“2005”和“2010”年建筑钢结构用材分别达到全国钢材总产量的3%和6%。2003年1月16日建设部和国家经贸委发出关于建立“全国建筑用金属技术与应用协调联席会议”制度的通知。 
  二是网架结构和轻钢结构近几年得到迅速发展,高层钢结构基本上采用国产钢—混组合结构,走在世界前列。各种类型的网架在中国大地到处可见,最大跨度为144米X104米门式钢架轻型厂房和拱型波纹钢屋盖结构每年建成数百万平方米。1997年我国建造了世界第三高楼—上海金茂大厦(421米),正在建设的上海环球金融中心490米。高层钢结构大厦的钢材已从依赖国外进口到基本实现国产化。深圳赛格广场大厦,高291.6米,属世界最高的钢—混凝土组合结构。 
  三是与国外经济发达国家相比较,无论在设计理念、新产品研究开发、钢材品种质量,制作安装的设备及计算机应用、科学管理方面,整体上比较还有不少差距。主要差距在设计理念和科研开发方面。如目前超高层和有特殊要求的建筑大都是国外建筑师的方案中标,他们在规划、环境、建筑、功能上确有独特之处。钢结构科研开发资金不足,标准及规范修订周期太长。 
  发展目标 
  除传统的钢结构外,要积极推广量大面广的建筑钢结构应用,重点是轻型钢结构、大跨度空间钢结构、高层重型钢结构、钢—混凝土组合结构、钢结构住宅等领域。2010年建筑钢结构用钢力争达到全国钢材产量的6%,约1800万吨。 
  全面提高建筑钢结构应用技术水平。积极开展钢结构相关技术研究;修订、补充设计、施工和材料等有关技术规范、规程和标准;完善质量管理体系,提高钢结构工程质量;开展钢结构优秀设计和优良工程的评定。争取到2010年建筑钢结构行业综合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钢结构专业技术政策与“十一五规划” 
  进一步推广与扩大钢结构的应用,促进建筑钢结构应用推广和持续发展,推进建筑钢结构产业化的进程。 
  建设部于1997年颁布的《1996—2010年建筑技术政策》首次提出了发展钢结构、加速推广轻钢结构,研究推广组合结构的应用以及研究开发膜结构、张拉结构与空间结构体系等技术政策与措施,明确了我国建筑技术政策的导向由多年来的限制钢结构使用转变为发展、推广钢结构的应用。在“十五”、“十一五”期间(2001—2010年)内仍应继续坚持对发展钢结构鼓励支持的正确导向与相关政策、措施,保持其连续性与稳定性。 
  推广与扩大钢结构的应用,还应加强技术导向的规划与措施指导作用。近几年建筑钢结构的发展应用具有高层、大跨、轻钢结构快速发展,组合结构稳步发展,住宅钢结构起步发展的特点。在政策、措施的技术导向方面应充分考虑这些特点与趋势,促使建筑钢结构整体的持续发展。 
  高层和超高层建筑优先采用合理的钢结构或钢一混凝土结构体系。大跨度建筑积极采用空间网格结构、立体桁架结构、索膜结构以及施加预应力的结构体系。低层建筑大力推广采用经济适用的轻型钢结构体系。总结试点经验,结合市场需求,积极开发钢结构住宅建筑体系,并逐步实现产业化。到2010年,建筑钢结构的综合技术水平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全面提高钢结构的应用技术水平,强化技术管理并提高钢结构设计与工程的质量水平。加强与钢铁企业的联系,促进钢铁企业与钢结构企业联合,做强做大钢结构制造产业。一是从科研、设计、制造、施工、维护等几个方面提高钢结构的整体应用技术水平。特别是提高钢结构加工制作和施工安装技术的总体水平,加强科学管理和质量控制,提高劳动生产率。到2010年,制作加工达到年人均100吨以上,施工安装单位要总结各类吊装工法五项,要组成50家大型钢结构制作安装企业。钢结构的制作、安装水平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二是重视标准化工作,提高技术标准规范水平与质量,应是一个重要的长期方针。钢结构的主要特征之一就是涉及标准与规范化。仅以设计为例,涉及相关的设计、材料、施工等国标、部标标准、规范等超过60种,其现状是大量规范标准陈旧、滞后,新内容、新标准急待补充修订。三是强化质量保证体系、质量管理体系及质量监督体系,保证并提高钢结构工程的设计质量与工程质量。 
  建立有效机制,统筹规划合理选题,坚持长期的应用技术开发研究,重点研发住宅钢结构体系建筑,钢—混土组合体系、大跨空间结构体系及配套技术。 
  积极扩展钢结构用钢材的品种,增加结构用高性能钢材及连接材料的品种,提高产品性能。完善建筑结构用钢材系列的产品与应用标准,扩大耐候钢、耐火钢、彩涂板等的应用。扩大冷弯型钢和热轧H型钢的品种和规格,包括大尺寸冷(热)成型管材(圆管,方矩管),大截面H型钢和轻型H型钢以及薄壁H型钢等经济型材的生产,开发优质焊接结构钢、高强度优质厚板、优质可焊铸钢、桥梁、容器、管道用钢等。合理推广采用耐候钢、耐火钢、Z向钢和各种保护焊接材料等。到2010年,基本实现建筑钢结构用钢国产化的目标。 
  加快钢结构设计研究、制造、施工、管理人才的培养,促进高等院校的教学、教材、教育机制转变。重视并发挥专家资源的优势作用,建立政府、高校、协会联合组织专家再教育的机制。除了由高校等教育部门直接培养人才的主渠道外,还应注意推行依靠各方面力量对现有在岗技术人员再教育及培训的有效方法。对现有注册结构工程师的考核与再教育,应适当增加钢结构项目经理、质检、防腐防火等专业人员的培训。 
  加快钢结构企业结构调整,引导企业向集团化方向发展。实行有效资质管理,引导企业规范参与市场竞争等。充分发挥协会桥梁和服务作用,加强调控,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主管部门与协会组织要把规范市场,促进企业与市场发展作为一项长期工作。此外,还应加快钢结构企业结构调整的步伐,一是规模集团化,鼓励强强联合,把企业做强做大。如加工与安装联合,钢构与钢厂联合;二是企业专业化,把产品做精做专,企业有特色有专长。鼓励组建钢结构专业(技术)公司,成套钢结构住宅公司,钢结构(集团)股份公司等。 
  发挥钢结构重量轻、强度高、抗震性能好的优势,符合节能环保和工厂化、产业化的要求,采取加快发展钢结构各项政策和措施。使钢结构占钢筋混凝土的比重从目前8%增加到2010年的10%以上。钢结构产业目前年产量约占全国钢产量的5%,建筑钢结构约占3%,到2010年目标达到全国钢产量的10%,建筑钢结构达到6%。建筑钢结构用钢量争取达到国家总产钢量的6%,即1800万吨以上。
 

×
关注中国建筑业协会